参类虽好不乱吃,不同参的特点与选用,一文读懂,建议收藏
“秋冬进补,来年打虎”,中医认为每个时节人们食疗养生之物有所不同。民间有“秋吃果,冬吃根” 、“冬吃根,腿脚稳”的说法。人们常说“夏吃一条鳝鱼,冬吃一支参”,如果进补需要用到参,根据补益力度和适用人群,可选用人参、红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。这么多参,它们各自有何特点?不同情况下如何选用?下面,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为何冬季要重视进补呢?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我们已经历了春暖、夏炎、秋凉三季的消耗,脏腑的气血阴阳会有所损耗和偏衰。
在冬季合理进补,可以及时补充气血,调理阴阳。还可以抵御严寒的侵袭。冬主收藏,此时进补,既可以蓄能,又可养护正气。正气足,则来年少生疾病。故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养生习俗之一。
我们真的认识这些参吗?
1.人参
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,一般在秋季采挖,栽培品为“园参”,野生者为“林下参”。《中国药典》2020版。
根据生长环境和加工方式不同,有如下分类:
(1)根据生长环境可分为林下参和园参。
■林下参:将人参种子撒在深山密林里,不进行人工管理达到10年—30 年采挖。或将野生参挖回来,进行人工管理,种植10年以上所得。
■园参:人工种植
(2)根据加工方式可分为鲜参、生晒参、红参、糖参
■鲜参:参(不管是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)采挖后,保鲜
■生晒参:人参(不管是栽培品种还是野生品种)采挖后,洗净,去小细支根,晒干或者烘干
红参
■红参:洗净,把新鲜的人参经过蒸熟炮制,颜色由白变红后就得到红参,晒干或者烘干,或压制成扁方柱形。我国生产的红参主要源自东北地区。高丽参也是其中一种红参,是产于朝鲜半岛。
注:红参和生晒参都是人参,因炮制不同而外观颜色不一样。
■糖参:洗净,除去支根,扎孔浸糖,晒干或者烘干
2.西洋参: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,西洋参因原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而得名。
3.党 参:桔梗科植物党参、素花党参、川党参的干燥根。
4.太子参: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。
不同参,功效有何区别呢?
功效 | 适用人群及禁忌 | |
红 参(温阳补气 | 大补阳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| 适用于:1久病体虚、阳气虚损2容易疲劳、气血不足3记忆力减退者。 不宜单独用于:1阴虚火旺者2孕期3 14岁以下儿童 |
生晒参(大补元气) |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| 适用于:1年老体衰,气血阴阳脏腑虚者2气虚、健忘者3放化疗患者,大病初愈体弱者。4内伤发热5大失血,出汗多、亡阳者(野生人参大补元气功强,因为有形之血不可速生,无形之气可以峻补《景岳全书》) 不宜单独用于:1阴虚内热,舌红少苔者2舌苔厚腻,体内有湿或胃肠积滞者3容易口轻溃疡者4便秘、肝气郁结者5正在咳嗽者6上热下寒者 |
西洋参(补气养阴) |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| 适用于:1舌头比较红、嘴巴比较干,气阴两虚的人(平素说话过多的人,如教师、主持人)2用脑过多者3晚上容易口干者。 其补气养阴,润养五脏,补气而不燥,养阴而不腻,无温燥上火之弊。需要补气但又受不了生晒参、红参之燥热之人可选用西洋参。其补虚作用集中在益气养阴,且补阴作用强于补气。 不宜单独用于:1脾胃虚寒,容易拉肚子之人 |
党 参(补气补血) |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| 适用于:1对于平时学习或工作任务繁重、经常熬夜、睡眠不足、容易疲倦乏力者2常感冒咳嗽、腹胀便溏、消化不良的亚健康朋友。 不宜单独用于:舌苔厚腻者 |
太子参(轻柔补气) |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| 适用于:与党参类似,主补肺气和脾气。与其它参相比,更适合小孩服用。小孩吃参首选太子参,因为小孩属“纯阳”之体,稍稍过补就易上火,所以选药性平和的太子参为宜。对于气虚体质的小孩,如容易反复感冒、咳嗽、鼻炎、消化不好等症的。 |
推荐服用方法
1.噙化服
将红参、西洋参、生晒参片直接放在口中,慢慢含化,含至参片无味时嚼服。
2.泡茶或煮茶
参片或参段放在茶杯闷泡或煮茶,煮茶可配入山楂+陈皮+黑茶+红糖
3.泡酒
4.嚼服
嚼碎连渣吞服,或研细末或装胶囊用温开水送服
5.煲汤
准备材料:猪骨500g、党参30g、薏苡仁30g、陈皮5g
制作:猪骨焯水,然后一起放进砂锅,大火烧开转小火,1小时即可。
功效:健脾祛湿,益气补血。
6煮粥
准备材料:人参1根,大枣5粒,粳米或糯米适量,薏苡仁30g
制作:人参,大枣洗净、去核。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净,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放入人参、大枣同煮至粥熟即可。
功效:益气养血、补脾益肺。适用于体虚诸症的调养,能健体强身,提高人体抗病能力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知,论补气力度,同等栽培条件下,红参>生晒参>党参>太子参,而西洋参是益气养阴的人参。阳气虚之人首选红参,大多数人都可以用党参,儿童则适合太子参。
以上参类虽为防治疾病,增进健康的药物。但它们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妙药,更不是让人长寿的仙丹。临床上虽然通常被作为滋补强壮药来使用,但也不是任何人,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使用。了解自身体质,辨证使用非常重要。
需注意:吃参进补需在无发热和食积的情况下用,且不宜与下气的萝卜同食。不宜和藜芦同用,忌铁器请在医嘱指导下使用。
参考资料:
《中医养生学》
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
金世元讲参系列视频
养生中国
温馨提示:
参虽好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参。本文仅供交流参考,具体使用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手绘图片来源:中药专业学生:黄铷诩,郭欣怡,汤欣蕊
作者简介 李欢,女,中共党员,医学硕士,主管中药师,执业中药师,双师型教师,主讲《中药与方剂学》《药用植物学》《中药学》等课程。2019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。2021年度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。曾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,发表学术论文数篇。
(注:本文仅供交流参考,具体使用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手绘图片来源:中药专业学生:黄铷诩,郭欣怡,汤欣蕊)
作 者:中药教研室李欢、龙怡
供 稿:教务科研工作部、中药教研室、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室
编 辑:信息中心/郑勇斌
审 核:党办/黄玲玲